一張圖片能找全球同款的應用 “SEE” 獲數百萬美元融資
幾個月前,一個叫See的app突然出現在大家眼前,它以發(fā)現全球時尚同款為出發(fā)點,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為大家解決同款需求,它主打的功能是“一鍵拍照”找同款,以數據+社區(qū)的運營模式為基石,服務于一二線對時尚有追求或對時尚同款有需求的年輕女士。雖然See上線只有短短幾個月的時間,但它獨特的定位和運營模式迅速受到了大家的青睞。
今日《創(chuàng)投時報》獲悉,See已在 8月 份完成了數百萬美金的 A 輪融資,資方包括 IDG、晨興資本 和 BAI(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)。
據《創(chuàng)投時報》項目庫數據顯示,See是第一個“圖片找同款”的時尚電商社區(qū),主打功能是”一鍵拍照找同款”,社區(qū)提供最佳商品服務。以圖片為載體的商品搜索與服務是See核心能力,通過頂尖的圖像識別,深度學習系統(tǒng)與遍布全球的數萬名時尚服務商,See構建了一個“數據+人“的智慧服務平臺,最終實現所見即所得(邊拍邊買)的全新消費體驗。 See目標用戶是一線城市年輕女生(20-30歲),針對女生隨時隨地都可能爆發(fā)的“購物欲望”,創(chuàng)新性打造了圖片求購模式,為她們高效地提供品質、精準、全球化的商品服務。See核心團隊來自騰訊、京東、阿里,產品上線后受到了頂級資本的追捧,公司在今年二月份獲得了極客邦創(chuàng)投的天使輪融資,產品六月初正式上線。
美妝和服飾向來是女性消費中的兩塊大頭,前者由于商品的標準化程度和需求集中化程度較高,是不少創(chuàng)業(yè)者選擇切入的首選。因此,無論是聚美優(yōu)品、小紅書、還是美啦美妝或抹茶美妝等眾多 “粉紅類” 應用,基本將從一線到四、五線城市的美妝消費市場覆蓋得頗為全面了。但反觀時尚領域,雖然市場規(guī)模約為 5000 億元,但除了 “蘑菇街”、“美麗說” 這兩個定位中低端的大玩家外,一二線城市的時尚消費一直缺少個標桿型的電商產品嶄露頭角。
See 想要瞄準的就是這塊空缺市場,它是個主打 “圖片商品化” 的時尚電商社區(qū)、聚焦于服飾品類。用戶在 See 上把想要的東西通過圖片的形式發(fā)布后,平臺上的活躍用戶、時尚買手會開始在全球范圍內找到同款商品,以評論加商品購買鏈接的形式展現;同時,其他用戶看到如果喜歡,也可以按 “同求” 按鈕,便于商家聚合需求,精確消費者畫像。
在創(chuàng)始人萬旭成(Tree)看來,See 很像是時尚電商界的 UBER,通過眾包的模式,先由用戶來發(fā)布 “找同款” 需求,發(fā)動平臺上的活躍用戶、海外買手、品牌方等來響應需求。當然,這些眾包方也可以通過獎勵機制(類銷售提成),獲得相應的服務費收入。
為了加快匹配的效率,除了眾包模式外,See 也利用了數據挖掘的深度學習方法,通過對于圖片中主體內容的識別、截取、比對,結合對于商家及用戶的個性特點標簽判斷,以實現用戶發(fā)布內容與目標商品庫的快速比對。

如果說第一版的 See 搭建的是圖片和商品信息之間的橋梁,那么剛上線的 2.0 版本,團隊則希望通過 “美力圈” 來強化人和商品的關系。在美力圈中,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關注各種不同的時尚專題,比如某個熱門影視作品、明星、品牌、風格等,從圈友們發(fā)布的 “找同款” 需求中尋找穿衣的靈感。“我們并不想做成一個單純工具型的社區(qū),而是想鼓勵用戶和相應的內容、場景和話題形成關系。不僅自己發(fā)現時尚,也能關注和看到別人的時尚?!薄 ∧壳?,See 合作的海外品牌包括 ASOS、Topshop、Shopstyle、EMODA、GRL、Keds 等數十個,用戶能在上面直接找到多個海外平臺的商品,2.0 版本實現了一鍵購買功能,即 “所見即所得”。
萬旭成表示,不同于傳統(tǒng)電商的 B2C 或 C2C 模式,See 采用的類 C2B 的模式,由于圖片的成本遠比庫存來的低,因此,當需求搜集的成本通過移動互聯(lián)網的方式變得極其低廉時,將需求反向匹配給供給的商業(yè)模式就能夠跑通和成立。同時,C2B 更有想象空間的地方在于,商家或品牌商可以知道用戶的將來時,了解他們未來想要什么。
其實,基于 “找同款 “的應用并不少見,此前的 “明星衣櫥”、“穿衣助手” 都曾有過試水,此外還有 “淘淘搜” 和 “幫我找” 等產品也在做類似的事情。不過 “淘淘搜” 的市場定位與淘寶相近,而 See 的區(qū)別點是主打海外商品,同時疊加了社區(qū)互助功能,定位人群是一二線城市對生活品質和時尚品位有較高追求的年輕人。個人而言,比較關心的是 See 是否能在 2.0 版本上線后證明自己低成本獲取高質量流量的能力,將 “找同款” 這件事變得更有社交傳播性。
全部評論